第六十八章 渡江(上)(1 / 2)

宋时雪 雪山飞机 0 字 2021-11-04

 “李相国,陛下已登大宝,黎元有归,社援有主,已足以伐虏人之谋;而勤王之师日集,兵势渐盛。彼方谓吾素弱,未必能敌,正宜乘其怠而击之。而巡幸江南,有苟安之渐,无远大之略,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。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,终无成功。为今之计,莫若请车驾还京,罢三州巡幸之诏。乘二圣蒙尘未久,敌穴未固之际,李相国当亲帅六军,选通北渡,则天威所临,将帅一心,士卒作气...”</p>

宋应天府朝廷欲巡幸江南,以避金军兵锋,于是宋御营军第九军神武右军统制岳飞于大宋宰相李三坚马前劝道。</p>

“住口!”李三坚闻言大怒,不待岳飞把话说完,便拿着手中马鞭,虚挥一鞭后怒斥道:“汝小臣也,也敢越职妄言军国大事?真乃是岂有此理,着即免去岳飞神武右军统制之职,罢为军卒。神武右军暂由林邾统领。”</p>

李三坚盛怒之下,一句话便将岳飞罢官夺职,因而许多还想劝谏之人,均是面面相觑,再也不敢开口说话了。</p>

“李相国,小将请留应天府抗敌。”二十岁出头的岳飞悻悻的说道。</p>

“不许!”李三坚干脆的拒绝岳飞道:“命你为虎卫营一名小卒,随军巡幸江南。岳鹏举,你已是我黑旗军军中的一员,而我黑旗军军纪严明,望你不为违抗军令之事。”</p>

李三坚说罢,再不理岳飞,打马而去。</p>

如此良将,李三坚可舍不得让他留在应天府,万一哪天一不小心,岳飞被流矢所伤,岂不是糟天下之糕了?</p>

虽李三坚知道岳飞的命运并非是死于流矢的,但自建武元年起,历史已经改写,岳飞的命运当然也已经改变,那么岳飞被流矢所伤,也并非是不可能的。</p>

如此忠心且极善领军之良将,留在身边,李三坚是有大用的。</p>

李三坚不顾劝阻,执意巡幸江南,于是大队人马逶迤前行,向着江南东路的江宁府而去。</p>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</p>

“下官等拜见李相国!”</p>

“末将等拜见李相国!”</p>

宋建武元年十月,李三坚等人经过长途跋涉,终于抵达了大江,也就是长江北岸,此时大宋江南东西两路经略安抚使崔永梽等官,黑旗军武威舟师统领,宁远将军、沿海、沿江制置使章阚等将早已等候在了大江北岸,见到李三坚在山魁、山寍、济空等虎卫的簇拥之下走了过来,于是整理了一下衣冠,慌忙上前拜见道。</p>

崔永梽、刘安节、杨正、杨友、杨正、曾公明、章阚、郑泰、司马威、符鳞、张顺、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等人身后便是一望无际的大宋舟师战船及征调的民船。</p>

为了将孟太后、宋帝赵谌、宰相李三坚、尚书左丞李纲等文武百官及黑旗军各部将士运过江去,因而章阚等人安排了两千余条大小船只,此刻正密密麻麻的排列在远处江面之上。</p>

中小型战舰自不必多说,密密麻麻的数不胜数,而令人惊奇的便是大宋黑旗军武威舟师十艘巨舰,此十艘巨舰皆为桅帆船,共有五桅,中间一大一小两个主帆挂的是横帆,剩余三个桅杆挂的是纵桅。</p>

巨大的船帆如垂天之云,高达数丈,白色的船帆又如天边之云,从半空洒落人间。</p>

此为大宋黑旗军武威舟师的木兰级战舰,为李三坚经略江南数年费尽心血打造的最新式战舰,耗费了巨量的钱财,同时这也是李三坚制胜的本钱之一。</p>

木兰级战舰前低后高,前尖后宽,其后部是宽大的船舱,木兰舟船舱除了水密舱之外,共分前、中、后三个舱,前一舱作为灶与安放水柜之用,中舱分为八室,分布在两侧的是炮室,又称炮舱,剩余的舱室主要是放置军器或水师将士歇息之地,后舱高两丈有余,四壁均有透气的窗户,其上还有精美的雕花木栏。</p>

船首是作战指挥甲板,船尾是艉楼与舱房。</p>

据说木兰级战舰之上还有黑旗军最新式武器,是这个世上从未出现过的武器,当然也就鲜为人知了。</p>

十艘巨舰如十座小山般的,游弋在宽阔的江面之上,是威风凛凛的,从而吸引了大部分士卒、百姓的目光,均是好奇的看着这些庞然大物。</p>

被贬为李三坚“亲兵”的岳飞也是睁大了眼睛,好奇的看了看这些庞然大物,又看了看李三坚,心中仿佛是明白了些什么了。</p>

“诸君免礼...”李三坚翻身下马,微笑着对诸将说道:“诸君辛苦了。”</p>

“李相国安邦定国,呕心沥血,才最辛苦。”章阚等将一起拱手道。</p>

李三坚拥立赵谌为帝,并成为了大宋独相,独掌朝政,如此章阚等人李三坚旧部怎能不大喜过望?欢喜得一颗心仿佛要跳出来一般。</p>

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便是这个道理。</p>

最为关键的就是,李三坚不但长于为政,其贤名盛于天下,还善于治军,麾下黑旗军可谓是大宋唯一一支精锐之师。李三坚不但善于治军,还颇为看重章阚等武臣,颇为看重、敬重每一个黑旗军将士,并不像朝中的那些个文臣,从骨子里看不起武臣或军中将士。</p>

另有一处关键就是,李三坚的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李三坚用将,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临机决断之权的,李三坚是只要结果,而不管过程,如此诸将才不会束手束脚的,施展不开。</p>

李三坚经略江南数年,采取各种措施,不断提高军中将士的地位,不断的厚待军中将士,如提高俸禄、免税、免徭役等措施,因而才使得整个黑旗军上下归心,唯李三坚之命是从。</p>

姚舆为一介武臣,此时居然能够上朝议政了,就是佐证,这在从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。</p>

在如此之人手下为将,诸将岂能不欢欣鼓舞?独掌朝政?诸将只是觉得还掌少了,甚至有人认为李三坚应当完全掌握天下,如梁山旧将。</p>

“安邦定国?还早着很呐。”李三坚微笑着摇了摇头后,问向章阚道:“十日之内,能否将全部人马渡过江去?”</p>

“相国...”章阚闻言看了看李三坚身后乌压压的人</p>

马后说道:“十日之内,末将敢担保渡所有人马过江,可那些百姓...”</p>

章阚随后指了指大将北岸的那些等待过江的百姓。</p>

“李相国...”崔永梽也开口道:“在等待太后、陛下、相国之时,下官等已渡了不少百姓过江了,可仍是有许多百姓无法渡江。”</p>

自己的老搭档李三坚为相,从而独掌朝政,崔永梽当然高兴,是比谁都高兴,李三坚为相之后,崔永梽最起码可以少受些窝囊气了。</p>

况且李三坚对崔氏父子不薄,不但升了崔永梽的官,还拔擢崔永梽独子崔虎臣为军中将领,赐官封爵的,崔永梽又怎能不喜?</p>

崔永梽只是没有想到,当年那个“黄口小儿”,居然一跃成为了大宋实际上的主宰。</p>

金军将至,朝廷难逃,当然也有不少百姓跟着逃难,每日里均是拥挤在了江边,等待船只渡江。</p>

局势如此,只有江南之地才是最安全的。</p>

“民惟邦本,我等万不可为弃百姓之事。”李三坚看了看黑压压的百姓人群后对崔永梽、章阚等人说道:“尽全力让百姓过江。”</p>

“下官、末将等遵命!”崔永梽、章阚等人一起应道。</p>

既然如此,为何还巡幸江南?弃地当然也是弃了百姓,崔永梽随后心中暗暗嘀咕道。</p>

不过别人不了解李三坚,崔永梽是了解的,李三坚绝非贪生怕死、弃民于不顾之人的。</p>

“太后、陛下銮舆到了,随本相迎接去。”李三坚望见孟太后、宋帝赵谌的马车逐渐驶过来之后,对崔永梽、章阚等人说道。</p>

“启奏太后、陛下,江岸已至...”李三坚领着对崔永梽、章阚等人于孟太后、宋帝赵谌的马车之前,当先拜道:“臣请太后、陛下换舆乘船。”</p>

于是车帘掀开,太后孟氏在两名女道的搀扶之下,走下了马车,而李三坚亲自将幼帝赵谌抱下了马车,李三坚的长子李元瞻也同时跳下了马车。</p>

“臣等叩见太后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 崔永梽、章阚等人见到御容之后,一起参拜道。</p>

“众卿家平身!”太后孟氏走下马车之后说道:“众卿辛苦了,出行在外,就不必如此多礼了。”</p>

“臣等谢太后、陛下隆恩。”崔永梽、章阚等人一起谢道。</p>

“李相国也辛苦了。”孟氏瞟了李三坚一眼,微笑道。</p>

“臣不辛苦,只是劳累了太后、陛下。”李三坚慌忙躲闪开孟氏的眼神,牵着赵谌的小手走向江边。</p>

“李相国,那些大家伙为何物啊?”赵谌一手牵着李三坚的手,一手指着游弋在江面之上的巨舰问道。</p>

“陛下...”李三坚微笑着答道:“为‘凌虚致远安济神舟’ 、‘与灵飞顺济神舟’改造而来的战舰。”</p>

“啊?这么巨大啊?像座山一般,有这样的战舰在,金人恐怕打不过江吧?”赵谌又问道。</p>

“战舰固然重要,但人更重要。”李三坚点头道:“只要微臣在,定不让金人袭扰陛下。”</p>

第六十九章 渡江(下)</p>

宋建武元年十月,宋室南迁,两河以北逃难的百姓络绎不绝的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