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(2 / 2)

夷陵。</p>

荆州之争,争在夷陵。</p>

三国后期名将陆抗有云:若使西陵槃结,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,则所忧虑,难可竟言也。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。</p>

西陵即是夷陵的吴称。</p>

一句话便说明了江陵和夷陵的轻重关系。</p>

夷陵以西的数百里水道狭窄,船舰难以用武。两岸地势崎岖,道路狭长难行。</p>

侯胜北已经实地探查,亲眼目睹。</p>

若是扼守狼尾滩,建立营寨,再以楼船大舰塞绝水路。</p>

则从巴蜀方向来攻之敌,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,都会受到坎坷的地理条件限制,兵力不能展开。</p>

所谓锐师百万,启行不过千夫,舳舻千里,前驱不过百舰。</p>

北周纵有大军,也会被封死在巴东而不能出!</p>

夷陵以东则截然不同,江面变得豁然开朗,两岸成为可供车马通行的平川,直通开阔的江汉平原。</p>

而且夷陵连结漳水、沮水,其间有路可通襄阳,可为北进之路。</p>

如果占据夷陵,与安蜀城分居南北,重新以悬桥相连,不仅把守住了巴蜀出兵荆州的通道,而且占据了江陵的西面门户。</p>

又有人提出异议,我军能以楼船长戟破坏悬桥,敌军也能这么做,届时北岸的夷陵城不就会遭遇和安蜀城一样的命运?</p>

侯胜北没有解释辩驳。</p>

在他看来,已经明知道对方可能会使用的手段,还不加以防护,那也太过大意了。</p>

他只想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完整,最后如何取舍,在于主将章昭达的一念之间。</p>

关于攻略夷陵之法,因其乃兵家重地,除了州治,又有步骘父子所筑二城,陆抗所筑故垒等数座城垒,敌军难以防守面面俱到。</p>

“我军佯攻江陵,实则趁其不备,袭取夷陵。只要能够取下一个立足点,单凭江陵之军无力夺还,之后就可以慢慢消耗蚕食。”</p>

“抚平蛮夷为我所用,巩固城防以窥江陵,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胜算,此乃长久之计。”</p>

侯胜北一口气说完,向章昭达拱手:“还请主帅明鉴。”</p>

诸将议论纷纷,大多觉得夷陵孤悬江北,难以守卫。不如江陵富庶,又为后梁都城,攻下可立灭国之功。</p>

有人甚至举出了蜀帝刘备夷陵之败的例子来反驳。</p>

陆子隆的意见则是敌军实力不可小觑,他久在荆州前线与后梁及北周对峙,深知除了江陵总管府,仍有襄州总管府作为后盾。</p>

以我军当前实力,应对两个总管府,胜负难料。</p>

马上又有人评论为怯敌,大军前来,因为害怕失败,就临阵不战了么?</p>

章昭达的独眼目光闪动,听完众将意见,一锤定音:“传我将令,全军攻向江陵!”</p>

侯胜北无奈,也只得应声道:“遵命!”</p>

-----------------</p>

“少卿,你也觉得我说的不对吗?”</p>

侯胜北望向江陵城,城墙上处处斑驳,仍然遗留着此前一战攻城的痕迹。</p>

彷佛是三年前的复刻,五万多大军,二千船舰再次包围了城池。</p>

程文季有些讶异这个朋友的迟钝:“当之,你说的从军事角度或许有理,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诸将的心理,太过不合时宜了啊。我随便就能给你说出三条反对的理由。”</p>

“啊?”</p>

“其一、攻克安蜀城之后,全军士气高涨,诸将都觉得江陵可一鼓而下。夫战勇气也,军心可用,难道此时反而长敌军士气,自灭威风不成?”</p>

“……”</p><div id='gc1' class='gcontent1'><script type='text/javascript'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