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天才啊(1 / 2)

 “陛下,臣实在是忍不住,斗胆多问一句,这内阁等机构的想法,是哪位天才提出来的?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啊!”

见一切都尘埃落地了,内阁的第一任首辅吴琳,顿时忍不住追问起来。

不只是吴琳,在这些人看来,能够想出这三个机构,并且环环相扣,互相制衡,堪称完美。

便是诸葛在世,也不过如此吧,什么叫天才?

这就是活生生的天才啊!

如此完美无缺的构思,到底是哪位天才才能想得到?

吴琳将朝中但凡有点印象的人,全都想了一个遍,也没猜出来,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。

“如果没猜错的话,应该是诚意伯想出来的吧?”

徐达也是眉头紧锁,半晌才缓缓猜测到。

“想来应该是诚意伯所为了,不然别人哪里想得出来如此天才般的构思啊!”

吴琳闻言,也不由得附和起来。

诚意伯被朱元璋称之为大明第一智囊,整个大明,还有谁能跟刘伯温在智商上一教高下?

硬要说的话,李善长相当于大明的萧何,徐达相当于大明的韩信,那这诚意伯刘伯温就必是大明的张良了。

而且刘伯温跟张良的人生轨迹几乎相同,大明才建国没几年,刘伯温就卸甲归田,安享晚年去了。

“不对,以老夫对诚意伯的了解,这一定不是诚意伯想出来的。”

然而,下一秒,李善长却是摇了摇头,当即否定了吴琳跟徐达的猜测。

“韩国公为何这么说?”

吴琳更加疑惑不解了,不由得转头看向李善长,缓缓问了起来。

“诚意伯虽然智商超群,奇思妙想层出不穷,料事如神,但毕竟诚意伯也只是文人一个,格局会有局限,尤其是这军机处的构思,就不是诚意伯所擅长的。”

“另外两个机构,关乎到咱大明万世昌盛,也不大可能是诚意伯能想的出来的。”

李善长缓缓解释到。

“韩国公这么一说,我也觉得甚是有理。”

徐达闻言,也点了点头,觉得李善长分析的有道理。

大明建国初期,三大功勋代表,徐达跟李善长以及刘伯温,可谓是各有所长。

徐达的长处自然是砍人了。

李善长的长处则是后勤政务。

刘伯温则是出谋划策。

如今这三个机构,涉及到国运的方针,的确不是刘伯温的长处。

“韩国公,既然你觉得不是诚意伯所为,那会是谁呢?”

吴琳更加好奇了。

“内阁制度可是关乎到大明万年国运的,这个人的格局跟目光,一定十分长远,而且心系天下苍生,因此,老夫觉得,此人定是在......”

李善长的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扫过,最后落在了朱元璋脸上,满是崇拜之色。

“此人定是陛下!”

“大明除了陛下,老夫实在想不到,还有谁的格局如此之大,目光如此长远,眼光如此独到!”

“臣生在大明,有幸成为大明的子民,实在是臣三生修来的福气啊!”

话音落地,李善长当即倒头便拜,口中高呼万岁。

这一幕,直接让一边的吴琳跟徐达彻底懵逼了。

这么秀的吗?

还能这么操作?

难怪这老李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,咱只能混个魏国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