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各有各的活法(1 / 2)

 一人包揽了最佳导演、最佳影片、影帝三项大奖,周子义毫无疑问成了当晚的最大赢家。

颁奖典礼一结束,就被记者团团围住。

“请问周导,你现在心情如何?”

“你是否觉得自己已经是国内最好的导演了呢?”

“对于没拿到最佳编剧奖?你有什么想说的?是否觉得百花奖的规则有问题?”

······

面对记者抛出来的各种刁难问题,他早已习惯,应付起来可谓得心应手。

“能拿奖当然很开心啦!”

“没有没有,还有很多前辈值得我虚心学习。”

“拿奖是靠质量不是数量,烈日灼心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,我输的心服口服,百花奖的规则也很有特色,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”

······

在回答这些问题时,周子义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些年变化真大。

老实说,他是真的觉得百花奖有问题。

让一群非专业人士来当评委,怎么保证专业?

但他并没有向之前炮轰金鸡奖那样向百花奖开炮。

倒不是怕了。

以前只是个小导演的时候都不怕,现在怎么也能算是一方诸侯的他就更不可能怕了。

也不是因为这次没吃多大亏。

而是,他知道就算骂百花奖也解决不了问题。

把百花奖的评委换成专业的就能解决问题吗?

不!

那只会让百花奖越来越差,甚至可能都还不如现在。

在所谓的专业人士都是一帮人的情况下,让百花奖追求专业,追求含金量,只会让百花奖变成金鸡奖第二!

如果这两个奖项最终产生的结果有八九分相同,那其中一个奖项还有必要存在吗?

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法则。

显然,含金量并不是百花奖追求的目标。

就如电视剧奖中的金鹰奖。

虽然抛弃专业性之后含金量被白玉兰、飞天奖远远甩开。

但就热度而言,金鹰奖反而在另外两个奖之上。

单就是一个金鹰女神的噱头,就为金鹰奖赚足了眼球。

百花奖显然也有往这方面发展的趋势,只是暂时还有点抹不开脸面。

这样含金量虽然大打折扣,但也算丰富了娱乐圈的多样性。

当然,除了追求流量外,百花奖就没有别的路了吗?

不!

还是有的。

那就是换一批“专业人士”。

现有的专业人士,大多都是一些老从业者。

这些人,内心或许是好的,都是想让娱乐圈变得更好。

但碍于一些老旧的认知和固有的思想,他们的评判标准,可能并不是那么让人认可。

如果百花奖能有魄力,让一些中青年的从业者,或者干脆就让一些拿过重要奖项的中青老三代演员当评委,或许也不失一条出路。

到时两个奖互相攀比谁评出来的奖项更有含金量,更让大众认可,肯定要比现在这样摆烂要强得多。

但可惜,这种事显然不可能。

周子义也就没自讨没趣,尽量挑些好听的应付着记者。

正说着,就见刚摆脱记者的杨芈远远朝自己使了个眼色,然后就转身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