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传书(2 / 2)

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0 字 2022-08-31

但终有一日,必将被视为国本。”

毛顺闻言转过头来,盯着周钧问道:“周二郎当真是如此想的?”

周钧点头道:“句句皆是肺腑之言。”

毛顺笑着说道:“与周二郎相处不过数月,但某却从未见过你这般的人物……这天底下,倘若能多些似你这般的人就好了。那匠作一道,至少不会被视作贱业,匠人们好歹也能寻个盼头!”

说完这话,毛顺大师走到拱堂的中央,从柙柜中抽出一本厚厚的文册,交到了周钧的手中。

周钧接过书册,见封面上写着『匠鸿经』三个大字,便问道:“这是……?”

毛顺:“这本书是毛家多位家宿,一代一代共同撰写的匠作书,里面记录了匠作的千门百道。”

周钧拿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册,有些疑惑的问道:“某并非是匠人,毛顺大师为何不寻一聪慧而又技高的匠师,收其为徒,再传下此书?”

毛顺:“将此书传给徒弟,只能令一人受益;但将此书传给二郎,却能使天下人受益。”

听了这话,周钧一愣。

细细寻思了一会儿,周钧问道:“毛顺大师此言何意?”

毛顺:“那『西厢记』,老夫也瞧过,周二郎既然能使其传唱天下,自然也能使这『匠鸿经』流传下去。”

周钧吁了一口气,再问道:“『匠鸿经』乃是毛家单传的匠书,毛顺大师难道不担心技艺外泄?”

两鬓花白的毛顺,uu看书轻轻摇了摇头,低声说道:“那一切都不重要了。”

说完,毛顺又转过身去,看向远方的皇城,宛如老僧入定,沉默不语。m..

周钧见状,收好『匠鸿经』,下了灯楼。

出了上阳宫,周钧又回头看了一眼灯楼的方向,心中的疑惑和不安,正在一点一点的慢慢扩大,却又不知道这种感觉的根源,究竟从何而来。

出了皇城大门,周钧寻到画月,二人顺着坊街,一路向客栈骑行而去。

周钧骑在马上,入了一条坊道,却在视野中看见了一位熟人――金有济。

后者正拿着什么,在墙边写写画画。

周钧好奇之下,驱马走了过去,开口问道:“你在做什么?”

金有济吓了一跳,转过身来,见来者是周钧,不禁松了口气。

周钧低头一看,只见墙上有些用炭笔写成的奇怪图案。

金有济主动说道:“二郎,这些是新罗的弁语,是一种民间所使用的图案文字。”

周钧问道:“你在这里写这些做什么?”

金有济:“二郎可还记得之前在桥上,我说看到了女儿?”

周钧点头。

金有济:“我回去之后,越想越觉得蹊跷,总感觉那日看见的女子,就是我的女儿。自那之后,我便悄悄在洛阳城中,四处写下这样的记号。”

“这个记号,只有我和我的女儿才能看懂,倘若她真的就在洛阳城,又看到了这个记号,自然就知道来何处寻我。”

周钧听了暗暗摇头。

这金有济,怕是想女儿想的有些魔怔了。